住朋网住朋网住朋网住朋网
地图找房预约看房
您的位置: 住朋网>资讯>国内> “涉绿”房企群芳斗艳 政府补贴更应指向“技术宅”

“涉绿”房企群芳斗艳 政府补贴更应指向“技术宅”

来源:凤凰房产网作者:陌杨2014-09-06 08:38反馈/举报

    在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,“绿旋风”吹向了更多的房企。探究绿色建筑发展生态,“有人在跟随,有人在观望,有人在潜心修行。”进军“绿色建筑”开发领域,到底是某些房企为了擦亮企业社会责任的标签,还是“技术宅”们潜心修行只为推动行业发展,抑或“处女座”房企追求力求打造高品质住宅?

    昨日下午,凤凰房产特邀北京节能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史勇、当代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陈音、以及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黄俊鹏作客《凤凰下午茶》,探讨绿色地产源动力,解读企业绿色新机遇。在史勇看来,“把绿色建筑当企业社会责任做的企业,不多给点儿钱就不愿意做;而专注于做出优质绿色住宅的房企,才*应该获得政府的奖励。”

    正牌“绿屋”凤毛麟角 消费者不满成发展瓶颈

    房地产企业作为绿色地产的一线实践者,肩负着推动绿色地产发展的重要任务。而在陈音看来,历经八年探索,我国绿色地产发展情况并不乐观,仍处于政府主导,开发商有人跟随,有人观望的状态。

    “虽然我国已经有两千多个项目拿到了绿色认证,但仅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情况看,新开工的绿色建筑才占到建筑开发总量的百分之一。”据陈音介绍,在两千多“绿房子”里,又有约九成仅仅拿到了设计标识,其“绿色”还停留在图纸上。从规模上看,真正的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凤毛麟角。

    历数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障碍,史勇认为“老百姓不满意”是*突出的问题。据介绍,由于当前某些评比认定与绿色建筑指标挂钩,不乏开发商被动做緑建,“他们往往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,投入的精力、成本、设计研发力度有限,**的结果也往往达不到政府的要求。”

    由于概念尚未普及,消费者认知程度有限,部分开发商开始打着“绿色建筑”的旗号抬升房价。谈了绿色建筑市场的乱象,黄俊鹏告诉凤凰房产“有些开发商搞了个新风系统、恒氧系统就说是绿色建筑了,其实并没有绿色建筑的本质。”在此,他也向部分开发商喊话,“既然做绿色建筑了就一定要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,不要把绿色建筑的行业名声给毁了。”

    “涉绿”房企花开满园 潜心修行的“技术宅”更应鼓励

    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,随着鼓励政策的落地以及标杆企业不遗余力的推动,绿色地产走下神坛,在灰色经济中开始爆发出勃勃生机,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瞭望“绿金”时代的曙光。随着绿色地产不断普及,“涉绿”房企可谓百花齐放。放眼望去,“浅绿”房企清新脱俗,“深绿”房企花开正艳。

    “像万科[简介 **动态]这样的企业,做绿色地产并非寻求发展蓝海,或者单纯追求利润的增长,而是当做一种社会责任。”在陈音看来,多数企业仅把绿色地产当做企业加分项目。谈到此类企业,史勇持同样看法,据介绍该类企业多追随政策、政府扶持力度,“虽然我是在做件好事儿,但不多给我点儿奖金我就不愿意做。”

    “更典型的是新鸿基、侨福地产等港资和外资房企。”作为深耕绿色地产研究领域的专家,黄俊鹏表示“做绿色地产的成本投入非常大,我们研究认为会有一定的市场**,但更多的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。”

    除了“涉绿”的慈善家房企,更有当代、朗诗、金典等“技术宅”房企在绿色地产领域潜心修行。据黄俊鹏介绍,在过去几年中该类企业的技术尚未被学术界广泛认可,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,他们在保持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同时,也保持了绿色建筑的三星标准。在这类企业身上我们看到,“绿色建筑并不在于技术体系的选择,有没有切实从事绿色技术的完善才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本真。”

    “有些公司会把每个项目都做成符合标准的绿色建筑,投资风险非常大”,陈勇告诉凤凰房产,“曾经跟山东的一个开发商聊过,在房价三四千一平米的城市,他还要做精装修。做过一个优质緑建之后,他觉得简易的毛坯都是在浪费资源,糟蹋土地。政府就该多鼓励这样的房企。”

    在鼓励政策上,陈勇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。“在拿地环节就可以做,招拍挂的条件上就注明一些条件,拿地时需要交一笔押金,日后项目验收合格符合标准了才能退回。”他认为,通过限定土地出让条件,可以吸引更多绿色建筑领域有经验的房企推动行业发展,也有利于鼓励其他房企提升自身开发水平。

  • 请选择意向区域
    • 港口区
    •  ├老中心区
    •  ├渔洲坪片区
    •  ├西湾片区
    •  ├行政中心区
    • 防城区
    • 上思县
    • 周边城区